刺激1995

首页
字体:
上 页 目 录 下 章
第九十八章 记者和收费(2/2)
子邮件,姜丹枫则在旁边打了一份通知,复印了几份之后就离开了。

    理论和实际一旦联系起来,就会迸出极大的威力,当月底杜秋去美国的时候,1月份表的那四篇开源软件文章仍旧只在程序员圈子里流传,但iVie浏览器布之后,“pen-sure”这个新造的英文名词迅升温,在业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中频频出现,大幅推高了杜秋的知名度。

    名气大了,朋友也就多了,杜秋的电子邮件列表中已经有上百个好友了,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顶级程序员和计算机专家,朋友多了办事也就方便了,他根本不用让陈大猷去联系版权,自己写了一封想要翻译《程序语言设计》的邮件,群给了几个在普林斯顿大学和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朋友,请他们帮忙联系这本书的两位作者。

    完之后,杜秋开始阅读新收到的邮件,美国5月份的时候实行了夏令时,云城和圣何塞之间的时差少了一时,他早上11点去三江大学的时候,正值美国5月1日晚上8点,众所周知,很多程序员都是夜猫子,喜欢在晚上工作,因此短短四五个时就收到了几十封电子邮件。

    1995年乱七八糟的垃圾邮件几乎没有,每一封都言之有物,有探讨理论的,有请教问题的,有申请采访的,有邀请演讲的,杜秋一一回复了之后,打开了两封陈大猷过来的邮件。

    美国西部时间5月1日早上8点,陈大猷把iVie浏览器的版本从1升级到了1,功能上没什么变化,只是内置了他自己搞的iard主页,主页做的很简陋,和1世纪国内那些流氓导航网站如出一辙,上方和左右两侧是广告区,中间则是推广区,分了“新闻”“公司”“金融”“体育”等十几个栏目,每个栏目里放8个网站,其中前个网站的名字用isrip做了个烂俗的动态效果,向用户暗示这三个网站很火爆。

    第一封邮件是报喜的,1版的iVie浏览器在1个时内下载量过了万,比预计的要多不少,有了这个数字做后盾,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找那些网站要广告费了。

    iVie浏览器最初只布了inds版本,杜秋在离开圣何塞之前又布了ds版,然后很快就被移植到了FreeBsd、Linu以及uni等不同的操作系统中,以一种散状态到处流传,根据4月底美国几个数据调查公司布的信息,iVie浏览器大约有45-5万左右的用户,占据了全球浏览器市场8%左右的份额,虽然远不如网景的nesneavigar,但增长度非常惊人。

    要不是网景急功近利,又收升级费又出bug门,iVie哪有这么容易起来……

    产品不好没关系,只要同行衬托的好,一样能赚大钱……

    陈大猷本来打算三个横幅广告收8美元,排名前三的网站收美元的广告费,排名靠后的5个网站收美元,为期一个月,这个价格在中国很黑心,但在美国却很良心,要知道《连线》杂志的官方网站每的点击量才1左右,一个月的页广告横幅要价却高达15万美元,很多企业对其趋之若鹜,抢着付钱。

    但是在这封邮件里,陈大猷改主意了,因为他从一家名叫Infseek的搜索引擎公司那里学到了一个新的广告模式,那就是按浏览量和点击量来收费,每千人浏览收美元,每千人点击收5美元,这么做虽然早期没有直接收费赚的多,但随着iVie浏览器用户的增多,以后会赚的更多。

    这个决定让杜秋对陈大猷刮目相看,觉得他已经是个优秀的nefseek是9年代中后期世界四大搜索引擎之一,在1997年左右和雅虎、Lys、eie上演了一场残酷的搜索引擎大战,大战的结果直接催生了“门户网站”的诞生,而门户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,就是靠千人浏览或者点击次数来收广告费。

    最初一眼就能看出我那四篇文章的价值,后来又一眼看出来了做浏览器的商机所在,现在又一眼看出来了哪种收费模式更好……

    这胖子眼光真毒辣……

    在邮件的结尾,陈大猷以调侃的方式通知杜秋,周元已经到了圣何塞,感慨自己终于有了个可供指挥弟,不再形单影孤了。

    周元之前在京城活动了两个月,赤手空拳帮骁龙软件在国内打响了知名度,现在骁龙软件从京城迁到了云城,进入了脚踏实地的苦干状态,暂时不需要吹气球了,因此把他派去了美国,帮陈大猷负责媒体交流和广告营销方面的业务。

    杜秋看完陈大猷的第一封邮件之后,又点开了第二封,这封是一个时之前来的,内容很简单,就几个字:你上《连线》了!
本章未完,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
上 页 目 录 下 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