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于太康七年

首页
字体:
上 页 目 录 下 章
第八十七章 虎卫营比武进行时(2/2)
从自己眼前,呼吸不乱、坚定的跑过。

    马弘书把目光聚焦在他背后的宽大、蓝灰色、四四方方的包袱上,看起来鼓鼓的,很有分量。

    跑了这二十里路,这少年一直背着这包袱?似乎有些意思啊!

    他的目光继续追逐着叶峻。他跑到了郑胜小院门前,那里聚集着更多人,当叶峻到达后,更是猛然爆发出一阵叫好、欢呼声。

    他看着叶峻在其他人的帮助下,脱了那件看起来很沉重的包袱,然后又有人帮他披上了一层裘衣,然后周围两个同龄的孩子,扶着他慢慢地往西边走去。

    然后,过了一会儿,又有人从山路那边跑过来,同样是年纪十四五的少年,但他相比于叶峻,步伐稍乱、呼吸也更加急促。背上同样背着一个很奇怪的大包袱。

    紧接着,是第三个、第四个人。

    “这跑步有很多人参加吗?”马弘书突然问。

    “啊?呃,这二十里跑的人不多,也就只有十来个吧?毕竟是要跑二十里山路,太远了!”

    马弘书明了,对剩下的几个还没归来的少年失去了兴趣,他决定去另一边看射箭去。

    射箭的场地就是在郑胜小院往西不远的路面、再往北走的地方,同样人很多,马弘书挤进人群,对眼前看到的一幕感到很是惊讶!

    这弓手的水平很不错啊!

    马弘书到了这边后才发现,弓手所射的目标在距离他大约六七十步外的河道上。

    今年的丹水河冻了冰又化开。到现在为止,在河道靠近两边的位置还结着冰。在中间位置,舟船却可以放心通行了。

    而弓手所射击的箭靶正是在解冻的河面上。郑胜用了一块块木排做底,在木排上立着一个个箭靶。虽然木排用绳子固定住,但随着河水的流动,箭靶还是时不时地浮动着。

    六七十步(一步一点五米)远,射的靶子还不是固定的。马弘书想了想,如果他去尝试,能十中五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。军中的普通弓手,能做到十中六七,最精锐的,大概能十中八九。能十矢全中的,军队中自然也有,但也是极少数人了。

    马弘书看向那站在一条白线外的少年,他同样年纪不大,穿着和一旁的诸多少年们一样的玄色劲服。

    只见他抬手拉弓搭箭,觑准了方向一箭射去!竟正中那靶上的红心!

    “很不错。”马弘书默默地想,他仔细看了那少年手里的弓,想它最多有三分之二石的力,在战场上的作用恐怕不大。不过,那少年尚小,长大后能拉开几石弓,犹未可知。

    那少年命中了那靶心,但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满意,射完这一箭后,神色低落地走回了人群。

    然后又一个少年站出来,他朗声道:“第四什郑乾,十二矢毕,计二十七分,暂列第一。”

    百姓们轰然叫好。

    马弘书却搞不明白这二十七分是个什么标准。老张也跟过来了,马弘书当即问他。

    老张也是新来的,他也不懂,于是他去问了旁人。

    一旁的一位老人对他们详细地解释:“你看那靶,射中红心得三分,黄环二分,最外绿环一分,射不中为零分。”

    马弘书恍然,他这才知道,那靶子设计得花花绿绿,原来还有这种涵义。

    箭试还在进行,又一个少年走出来,他站在白线前时,周围人众顿时静声。

    站在最右端的靶位上,他稳稳地一箭射出,正中红心!

    接着走到左手边的第二个靶位上,再一箭,中,还是红心!

    第三箭、第四箭,全部正中靶心!

    第五箭,他射偏了,射在绿环上。马弘书觉得是他拉弓速度太快,胳膊使力过度的缘故。

    但他动作还是不停,继续往西边走,停、射着。

    直到十二箭射完,少年才终于止了脚步。

    “第一什宋持,十二矢毕,三十一分,暂列第一!”

    几个少年兴奋地冲上去,和那名叫宋持的少年相拥一处。

    马弘书沉默地盯着那边,十二箭全中,八箭红心,三箭黄环,一箭一环,真是百里挑一的神射手啊!

    今天的箭试结束了,主持箭试的少年正在宣布成绩。宋持第一、郑乾第二、项祝为第三等等。

    这时天色已经暗了很多,但西边营地里依然喧闹得很,老张说那边有自由技击的比赛。看完箭试的人群,除了少数散去的,更多地是涌进了西山大营。

    现在,马弘书已经改变了对郑胜及他的这支所谓虎卫营的看法。
本章未完,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
上 页 目 录 下 章